从实践来看,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,有的则开设夜场、推出夜游活动,还有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承载量。这些举措,都有助于破解供需矛盾,更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。不过,一座博物馆,就其本身而言,容量是有上限的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“走出”博物馆,拓展博物馆的“文化半径”,有助于让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滋养。
数字化技术的进步,让一眼千年、一眼万里成为现实。这既为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,也增添着博物馆的创新活力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,由于展厅空间有限,韩休墓的壁画一度无缘与公众见面。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技术、视频切片技术、H5技术,将考古现场做成虚拟展厅。通过官网的“线上展览”,观众不仅能“身临其境”观赏壁画,还能体验繁复而精密的修复工作。这启示我们,用好数字化技术,创新形式,推出更多线上展览、云课堂、观展互动等,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,让博物馆的展厅更好延伸进大众生活。
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,是融入日常生活,成为生活所需。实际上,历史文化的滋养,不仅在思接千载、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,也在可感、可知、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。让博物馆里的藏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遇,不仅有利于激活文物的生命力,也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,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毛绒玩具,三星堆博物馆以三星堆文物为原型的三星堆盲盒……一个个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,背后是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的努力。推动文物合理利用,让文物亲民而不“高冷”,有趣但不失厚重,才能更好擦亮文化瑰宝,让文化浸润人们的精神生活。
从更大的视野来看,博物馆文化能与旅游、教育等领域相融合,形成新业态。比如,有的博物馆将市集、演艺、非遗展示、主题邮局等新元素、新玩法融入运营,更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;有的开展精品课程进校园活动,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;有的城市开展“地铁遇见博物馆”主题展览活动,以丰富形式展示文物瑰宝……某种意义上来说,博物馆发展至今,其职能不仅仅是“历史的储藏室”,更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。在“博物馆+”上多下功夫、做文章,既能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、感悟文脉流淌,也能为美好生活添彩。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在哪下载安装?12生肖今日宜忌 | 2024年10月30日好用吗?
作者: 弘行筠 2024年11月01日 12:2184.45MB
查看511.61MB
查看32.3MB
查看245.63MB
查看
网友评论更多
505尹淑珊s
超13000名巴勒斯坦儿童死于本轮冲突❄🌊
2024/11/01 推荐
187****1388 回复 184****3682:绿色、创新、智能-解码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☋来自鞍山
187****1449 回复 184****397:切勿上当 这50个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都是骗局🎸来自衢州
157****5661: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🔏➳来自莱芜
1329金梁朋890
5000亿元!央行买断式逆回购快速落地✙⛋
2024/10/31 推荐
永久VIP:中国工商界回应美发布对华投资限制最终规则:典型的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☩来自南阳
158****2653:分手后如何建立二次吸引🧚来自永州
158****9914 回复 666⚺:中铝铁矿西芒杜项目公开招聘公告🐒来自包头
788杨剑荷cn
欧盟对华“去风险”,新能源合作何以为继?😆🐴
2024/10/30 不推荐
元唯融hh:安徽宁国:野樱绽放🌑
186****1472 回复 159****5640:民生银行“ME创新计划”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➷